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-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-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-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

理星(天津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菜單 Close 公司首頁 公司介紹 公司動態(tài) 證書榮譽 聯(lián)系方式 在線留言
您當前的位置: 網站首頁 > 公司動態(tài) >磷脂酰絲氨酸的化學結構與生物合成機制解析
公司動態(tài)

磷脂酰絲氨酸的化學結構與生物合成機制解析

發(fā)表時間:2025-07-23

磷脂酰絲氨酸(phosphatidylserine,PS)是一種重要的膜磷脂,以下是其化學結構與生物合成機制的相關解析:

一、化學結構

基本組成:分子式為C42H82NO10P,分子量約為792.1g/mol,由甘油、脂肪酸、磷酸和絲氨酸組成。

具體結構:以甘油-3-磷酸為主鏈,甘油的C1C2位通過酯鍵連接兩個脂肪酸,構成非極性尾部。不同來源的磷脂酰絲氨酸中脂肪酸種類有所不同,常見的有軟脂酸、硬脂酸、油酸及少量二十碳四烯酸等,且C2位的脂肪酸碳鏈一般更長,不飽和鍵更多。甘油的C3位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絲氨酸與磷酸形成的磷脂頭基,構成極性頭部,該頭部帶有負電荷,具有親水性,而脂肪酸尾部具有親脂性,使得磷脂酰絲氨酸具有雙親性。

二、生物合成機制

原核生物中的合成:在細菌等原核生物體中,磷脂酰絲氨酸是通過絲氨酸與胞苷二磷酸(CDP-甘油二酯縮合生成,生成的磷脂酰絲氨酸還可以進一步脫羧轉化為磷脂酰乙醇胺。

哺乳動物中的合成:在哺乳動物中,磷脂酰絲氨酸主要在細胞內質網原生質表面合成。一種途徑是由磷脂酰絲氨酸合酶Ⅰ催化L-絲氨酸與磷脂酰膽堿發(fā)生鈣離子依賴性堿交換反應;另一種途徑是由磷脂酰絲氨酸合酶Ⅱ催化L-絲氨酸與磷脂酰乙醇胺進行類似的鈣離子依賴性堿交換反應。新合成的磷脂酰絲氨酸可結合磷脂轉運蛋白被轉運至線粒體膜上,在脫羧酶作用下脫羧成磷脂酰乙醇胺,后者又能返回內質網,通過磷脂酰絲氨酸合酶Ⅱ再轉變回磷脂酰絲氨酸。此外,在動物肝臟中,磷脂酰絲氨酸還可以轉化為磷脂酰膽堿。

植物中的合成:植物中磷脂酰絲氨酸的合成主要通過磷脂與絲氨酸的依賴Ca²⁺的堿交換反應,然而在一些物種如小麥中還存在CDP-甘油二酯途徑來合成磷脂酰絲氨酸。

本文來源于理星(天津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網 http://www.gzsaiwei.com/